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回复: 0

P2P金融:暴风雨过后将留下一地鸡毛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
发表于 2024-10-16 04: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媒体关于宜信8亿元成为坏账的报道后,宜信公司于4月9日下午发布最新的官方回复,称宜信确在东北地区开展多个地产项目,但总规模远不及8亿元,且各项目目前均正常运作,风险可控,未出现违约兑付。
  按照港媒昨天的报道,宜信有可能落入精心设计的“陷阱”,坏账公司本身就是个皮包公司,尽职调查时的银行流水都是造假的,抵押物都是东北四线以下城市的烂尾楼。但是在高达22%的利率吸引下,宜信仍然放出了这笔贷款。
  宜信作为一家创新的金融借贷公司,过去两年,宜信扩张快速。去年12月,宜信CEO唐宁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曾透露,彼时宜信拥有2万多员工,超百亿的交易规模,已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P2P平台,交易规模是第二大P2 P平台lendingclub的2-3倍。
  到目前为止,不论官方还是民间,说到风险都是一样的表态“可控”。当然不论是否可控,真正是需要时间检验,不过对于宜信模式,宜信的高收益率,以及宜信的风险控制措施,不得不让所有人为之捏一把汗。
  作为一个外溢效应非常强的金融行业,在世界各国都是经受严格监管的,但是在中国却不是,比如,宜信发展8年,发展如此迅猛,资产规模扩张如此之快,操作手法风险如此之大,相关监管部门充耳不闻,似乎是等着它出事。
  宜信成立于2006年,最新数据是其员工已经达到14000余人,平台累计贷款成交量为120亿元。而且也已经获得凯鹏华盈、IDG与摩根士丹利联合投资这两轮融资亿美元。以上数字都不能跟其他P2P平台同日而语。
  很多人都把宜信看作是互联网金融,P2P的一种,其实它现在扩张业务的大部分并非线上,而是大量的产品推销人员在线下的活动,笔者有一次去天津,就看见一位宜信工作人员在电话上谈贷款的事,询问那边抵押物状况,收入情况等,看起来还比较专业,并且极为简便易行,年轻人穿着印有宜信标识的外衣,在火车上电话里谈业务,笔者不禁想这就是金融创新的好处——起码为年轻人找到了一个就业机会。事实上,我朋友的一个女儿就去宜信卖金融产品,收入还不错,至少找到了一个就业机会。
  宜信在线下搞的如火如荼,在于其对债权的线下转让,也就是,宜信的创始人唐宁或其他宜信高管提前放款给需要借款的用户,唐宁再把获得的债权进行拆分组合打包成类固定收益的产品,并通过销售队伍将其销售给投资理财客户。
  用发行理财产品的方式筹集资金,这个环节其实就是银行的存款,不过被称为债权转让;再将资金贷给客户,也起是就是商业银行的贷款,宜信赚取的也就是这两者之间的利差,跟普通商业银行的交易没有任何差别。
  不过在发行理财产品时,宜信将这些债券进行了分拆和组合,实现了标准化,使得收益固定化,这就让客户不知道自己的资金投向了什么资产,为其风险埋下伏笔。
  这种债权分拆模式,其实就是将各种期限各种流动性的资产打包到一起,这是典型的资金池业务,资金池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的基本属性,其特点借短贷长,风险很大,但是商业银行接受了极为严苛的监管,并有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但是对于一般的投资产品,一定要做到每笔资产和项目的一一对应,这样才能控制风险,不然最后都会成为庞氏骗局。
  据媒体报道,宜信这几年疯狂扩张,导致其运营成本高企,费率也是水涨船高。如此次东北的房地产项目,其利率达22%,就是一例。有媒体报道宜信目前也学商业银行的收取各种费用,这个名义上的贷款利率与各种形式的审核费、服务费加总构成的综合费率普遍高达30%甚至40%以上。而其理财产品的利率大约在8%到10%左右,宜信可能从中赚取了20%甚至30%的利差。
  金融理论有一个风险叫“道德风险”,收益越高,往往风险越大,越是风险高的项目或者客户越愿意承受更高的利率,这是金融的一个规律。不过其实我们看信托投资的行业都是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利率动辄15%以上,这就是高风险行业,收益率越高。最近几年宜信的模式正是在往这条路上走。
  但是熟悉金融业的人都知道,做金融想要消灭坏账基本是不可能的,你要做到的是用自己的收益去覆盖坏账,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无论宜信的风控措施和技术多么高明,作为金融行业,在宏观经济总体下行的情况下,扩张越快,坏账率越高,这几乎是颠覆不破的规律。
  目前,宏观经济下行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经营困难,债务问题严重,金融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坏账压力,因此在这个背景下,宜信八亿坏账的报道尤其令人关注。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尽管没有传统银行的经验和过往的数据,但是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交易数据为客户的信用提供了基于大数据技术分析所产生的风控手段,要比传统银行的体系更为有效,但是,即使如此,金融业是一个周期性行业,具有巨大的外部性,再先进发达的工具也不能逃避宏观经济整体下滑,给金融业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近日有媒体报道,截至3月31日,已经公布的12家上市银行新增不良贷款总额达到763亿元。业内人士表示,2013年整个银行业新增不良贷款约1000亿元,但到了2014年,仅前两个月,新增不良贷款已达到600多亿元,银行不良贷款压力凸显。
  以上报道表明,由于此轮宏观经济的滑落尚未见底,那就意味着不良资产将会继续增加,并尤其表现在产能过剩行业,这是风险爆发点,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行业比如地方融资平台等,由于政府信用的支撑,不良尚未暴露,不过这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再观察此次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高发地竟然在经济最发达的省份浙江,这就是说在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下,一般的风控措施作用有限,坏账的发生就看宏观经济下行多严重,只不过扩张越疯狂,坏账越多而已,而不是风控的问题。以民生为代表的众多股份制银行最近几年扎根浙江为民营企业贷款,而最近两年坏账最多的就是钢贸、造船等行业,而商圈、互保等措施职能导致风险失控,风险更大。
  中国互联网金融这波的兴起正好处在中国宏观经济下滑周期,而在此之前典型的如温州和鄂尔多斯等地的民间借贷风险刚刚爆发,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正好填补了民间高利贷式微的空白,从而急剧膨胀。类似宜信这种线下平台销售理财产品的模式,类似阿里金融在网上为商户借贷的模式,以及其他五花八门的P2P和众筹模式,从很大的意义上说,其实只不过是把民间高利贷搬到了网上而已。因此他们难逃吴英们的命运。
  由于民间高利贷资金链的断裂,温州和鄂尔多斯房地产价格腰斩,经济萧条,众多民营企业老板跑路,温州和鄂尔多斯这两个最近两年一南一北崛起的以民营经济发达为标志的区域经济明星,至此一蹶不振,如今仍然不知道底在何处。
  从历史上看,凡是每一次宏观调控,每一次宏观经济下滑,都会在金融领域形成一次从兴旺到疯狂再到被整顿治理的循环,比如2005年那轮对城市信用社整顿的浪潮,同样是2005年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清理整顿,这一波整顿其实就是对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宏观经济下滑所产生的坏账的一次清理。
  四维宏观金融智库(FHT)始终认为,在中国金融业超级垄断的形势下,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金融是打开这个垄断缺口的最有效的武器,也是有利于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客户,对传统金融也是一次难得的刺激教育工具。而中国金融服务业的长期落后和压抑,为互联网金融这几年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互联网为平台的金融服务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风险也如影随形。
  宜信现在要做的是,继续跟监管部门沟通,纳入正规的监管体系,监管制度应该等同目前传统商业银行的监管,并且对自身的债权债务进行彻底核查,停止扩张,做好信息披露和风控工作,做好现有的业务,把损失控制到最低。
  关注中国金融政务,了解行业发展轨迹,预测行业发展趋势,每日更新最新内容,定期回顾重大事件;
  关注方法:
  1、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或
  2、访问同步微博:@中国金融政务(腾讯、新浪)
  3、在微信的通讯录中[添加]-[查找公众号],输入“中国金融政务简报”,关注即可。
  4、在搜狐新闻客户端的[订阅]中搜索“中国金融政务”,订阅即可。 ~
   
   
   
   
   
   
   https://www.richdady.cn/book/item-30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根话论坛

GMT+8, 2024-11-26 11:13 , Processed in 0.0343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