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化亟待改良
文化是一种社会风气或者风俗习惯,是人们思想认识和意识形态的反映。宗教是一种文化,风俗习惯也是一种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有的文化是科学的、优秀的,有的文化则是落后的、糟粕的。比如,中国人重情重义、讲究感情,宽容善良、吃苦耐劳、凡事爱动脑筋,是中国文化的优秀成分。但另一方面,太讲感情让中国变成一个人情社会和关系社会,生活中喜欢构筑一个关系圈,讲究你来我往,婚丧嫁娶送礼,过年过节相互走访,办事靠关系,而人们尤其是官场上的人们热衷于拉关系、与领导套乎近。关系社会是中国人重视人情的传统,也是中国人喜欢耍小聪明走捷径、搞不正当竞争特点的反映。因为人毕竟是感情动物,在用权中不可避免夹杂个人感情。又比如,中国人爱面子,待人接物爱讲排场,生怕对客人照顾不周,则容易滋生奢靡之风,造成浪费。中国人又是一个同情心和嫉妒心极强的矛盾体,对比自己弱小的人表现出足够的同情,对比自己优秀、富贵、成功,则又表现出十足的嫉妒,想方设法使绊子,甚至陷害。再比如,中国人不团结、胆怯懦弱,狼性不足而羊性有余。还有,中国人爱跟风、好争抢,明明车上有好多座位仍然抢着上车。中国文化的这些缺点,台湾作家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对此有深刻的描述。文化的本质属性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对人们的心理认知(精神、思想和价值观)、行为方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宗教从广义上讲,属于文化;但狭义的文化与宗教又是有区别的。文化是从思想上影响人们的行为,而宗教是从精神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比如,虔诚的宗教信徒,每周做礼拜,每日祷告,其精神几乎受到“神”的控制,其言行几乎时刻受宗教条规约束。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说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指大部分人的行为、思考方式;说是一种历史现象,是指文化是经历漫长历史进程形成的,类似基因,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不是静止的,是不断发展演变的。文化的发展演变,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文化先进与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华五千年生生不息,源自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先进的文化,必然催生先进民族,文化落后,则国家和民族落后。好的文化造就高素质的人。文化有科学的,也有迷信的。文化的形成是历史的,长期的。我们当前的文化受中国几千年当官享福、衣锦还乡观念影响根深蒂固,也受市场经济唯利是图,权力寻租利益交换影响。权力受不到监督,没有在阳光下运行,必然变成个人私器。
但文化也是可改良的。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存其精华去其糟粕,既有保留又有创新。文化的改良与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加强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加大管理力度,是两项最基本的途径。
页:
[1]